“院士回母校”活动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发起,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为主题。2016年开始在高校开展这项活动,4年来,有百余位两院院士相继受邀回到母校参加“院士会母校”活动。通过邀请院士回母校与在校学生交流,以自身治学做人、科技报国的经历和感悟,在树立职业理想、确定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对学生有所帮助,用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大课。
6月20日起,我院学子通过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认真观看并学习“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系列活动,收获满满,深有体会。接下来,和管小科一起看看我院才子才女们的心得体会吧!
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班 乐雨婷
现在的大学生有和平的学习环境,享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一切离不开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而祖国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所有院士无怨无悔的付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永远保持着内心的爱国精神,将之作为安身立业之本,全身心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同时也为祖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班 冯晓宇
通过对尤政院士的学习,可以得知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应当不辜负国家培养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学习,做到求真求实,尽善尽美。

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班 罗小霞
今天我在学习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的时候,令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尤政老师,他说的一句话很触动你我,他说做再小的事情也应当成大事来做,认真对待,做得尽善尽美,但做完之后就要当成一件小事,如果取得了成就,那都是过去的,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这句话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因为它对细节的认定是非常细心,而且对辩证法的学习和使用都是准确的,在我们身边,这些大事都是由不同的小事组成的,而如果我们想要成就大事,就应该处处从小事做起,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必定是经历过磨练的,只有在困难中不断的锻炼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班 李小小
在看了院士回母校我有很深的感悟。在各位院士的身上,就足以让我们明白成功有多来之不易了吧!而且现在国防科研国际上技术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只要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面对艰苦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吃苦耐劳、坚定信念,有奉献精神,下决心看准了这辈子都搞这个,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他寄语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国防科研国际上技术竞争非常激烈,要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有面对艰苦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吃苦耐劳、坚定信念,有奉献精神,下决心看准了这辈子都搞这个,你就可以成功。”而我们当代中国青年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尤其需要不断加强信仰的力量。青年人,要敢想敢干,诚实劳动,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实现共同的中国梦,不可能唾手可得,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班 赵恒
学习了“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的栏目后,内心不由得对这些伟大的院士们发出深深的钦佩。他们为母校、为社会、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让人感动又振奋人心。“院士回母校”向广大学子展现了“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机械电子专家尤政等院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他们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要怀着理想去学习奋斗的期盼。诚如黄旭华院士所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应该在大学充实自己,学会做人,做人真诚,要有宽大的度量,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把国家的命运、国家的需求当成自己永恒的目标和追求。